有人这样评价东南亚华人的作用:华人越多,国家越富裕。这种观点不全对,但也不全错。
华人在一个国家要形成强大的社会推动力,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个规模既要考虑华人人口的绝对数量,又要参考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例如,印度尼西亚华人人口破1100万,却只占总人口的4.39%,华人的作用远不如华人只有421万却占总人口74%的新加坡。
规模只是基础条件,华人人口的规模大,不代表就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关键还要看华人气质如何。除了人口规模,华人气质强弱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政治杰出、商业施展和文化接纳方面。如果华人被排斥、歧视,根本就没有施展才华服务国家的机会,比如缅甸。
所以,一个国家的华人气质越凸显,这个国家就越富裕,或者越有可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东南亚11国分布图
一、富裕国家华人占比高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就具备评为发达国家的条件。
人均GDP作为评定国家富不富裕的标准,不仅客观上有说服力,而且符合人们的主观感受。除了新加坡为发达国家,其他经济较富裕的国家还有:文莱、马来西亚和泰国。余下国家的人均GDP与这四国存在较大的差距。

按照上文的假设,华人气质越突出,国家越富裕。其中,华人人口规模是评价华人气质的基础条件。那么,东南亚11国的华人规模如何?

东南亚最富裕的四个国家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其华人华侨人口占比分别为74%、10.2%、23%和10.76%,均为华人华侨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整体上远高于余下7国。
也就是说,华人人口规模与国家富裕程度呈正相关性。
二、新加坡最有华人气质
华人人口规模只是华人气质的指标之一。华人气质突出与否,还要参考政治杰出、商业施展和文化接纳三个方面。
政治杰出,参考该国政治权力体系中,是否选任华人出任重要职务,特别是国家高层职务。用权力金字塔的华人存在感作为细分指标。
商业施展,参考华人的商业行为是否在该国得到充分尊重及保障。用权威富豪榜前十的华人上榜情况作为量化指标。
文化接纳,参考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及影响力。用中华文化在所在国的能见度作为具体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华人能够进入权力核心的国家有:新加坡、泰国、菲律宾。
虽然柬埔寨华人洪森掌权三十多年,但华人出任高层的例子偏少。马来西亚有不少华人进入政府系统,不过华人升迁难,大多担任次要岗位,民意代表、地方首长的职位是凭借华人人口优势取得的。
在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三个国家中,华人出任国家领导人成为常态的,也就新加坡和泰国。如果在国家权力金字塔,华人能站稳脚跟,那么中下层政府体系中,华人的待遇就不会太差,也能吸引更多华人进入政坛。
各国顶级富豪由华人主导的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柬埔寨。
其中,前4个国家顶级富豪由权威商业杂志福布斯评定,客观性值得认可。这四个国家的华人富豪的屠榜现象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长期性的优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华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是非常杰出的。东南亚前六富裕(人均GDP)的国家,有5个是华商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唯一的例外是小国寡民、靠石油和天然气发家致富的文莱。
文化接纳方面,中华文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以及缅甸北部比较流行。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华人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华人在当地的融合度高或中华文化受抑制,中华文化特色并不明显。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像是柬埔寨这样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国家,华人人口增加很快,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
综上所述,华人在政坛和商业同时杰出的国家有: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加上文化接纳指标的话,只剩下新加坡。
华人能充分杰出和施展的国家,发展不会太差。新加坡是目前是东南亚最成功的国家,人均GDP一枝独秀,其国际能见度和影响力很大。可以说,新加坡是东南亚最有华人气质的国家。
三、多数国家已无制度性排斥
为什么有些国家华人人口规模大,但是华人气质却跟人口规模不成正比?也就是说,虽然华人人口规模大,但是权力金字塔和商业精英鲜少华人,而且中华文化为小众文化。这与具体国家针对中华文化、华人的制度性排斥有关,制度性排斥与否是影响华人气质表现的关键性因素。
在上个世纪,东南亚多个国家对华人及中华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制度性排斥,在国家制度机制中,存在压制华人群体的制度设计或约定俗成的操作,比如在公职人员选拔、教育制度设计、商业股权制度和官方语言使用等多方面偏向于主体民族。

从制度性排斥来讲,除了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之外,其他国家目前已无排斥华人的法律规定。不过,一些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华人,但给予主体民族特权,事实上也不利于华人气质的展现。上述四个国家中,有三个是伊斯兰教主导的国家,伊斯兰教排他性比较强,也体现在对华人的态度上。
其中,印度尼西亚在本世纪初已经取消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政策,但是民间仍有排华残余情绪,比如雅加达省前省长钟万学就因“亵渎”宗教经典引发抗议,最后被判刑两年。马来西亚虽然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但是对华人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
四、华人气质可以成为国家发展推动力
华人气质通过政治杰出、商业施展和文化接纳外化,华人气质到底是什么?可以认为华人气质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思维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华人气质集中体现为对家庭、教育和宗族的重视,以及勤劳节俭、聪明能干、开拓进取、互帮互助、眼光长远等优良品质。
另外,由于华人背井离乡来到东南亚,旧称“下南洋”,为了站稳脚跟,华人表现出强烈的出人头地意志。所以,下南洋精神也是华人气质的一种。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华人以福建、广东籍为主,在经商方面特别擅长。
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在2018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马来人“太懒”而输给华人,“实际上,在马来西亚,我们也可以向华人学习,在同样的环境下和马来人一起打拼,但他们取得了成功;看到这一点,我感到很难过,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议员时,我参观了一个稻田区,两块毗邻的稻田,只有一块有健康的庄稼。”
他最后了解到:“健康庄稼是华人拥有的,这就是说,当面对平等的机会,一切条件都是一样时,如果你给马来人则无效。”这种“太懒”的民族性不仅在马来人身上存在,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存在。华人的勤劳是被衬托出来的。
突出的华人气质,确实可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做两组对比:
一是缅甸和泰国。两国面积接近,地理禀赋接近,人口规模接近,但是发达程度差距很大,缅甸2019年GDP只有泰国的12%,人均GDP也只有后者的15%左右,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两国发展的差距原因复杂,但是华人气质肯定是原因之一,甚至是关键原因,更有华人气质的泰国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二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加坡面积只有马来西亚的0.2%,属于蕞尔小国。马来西亚的地理和区位,其实并不比新加坡差,自然资源总量更是远远胜于新加坡,但是两国的发展成果却不是一个级别。2019年,新加坡GDP比马来西亚多76亿美元,马来西亚人均GDP只有新加坡的17%。或许,有753万华人的马来西亚,完全可以发挥华人的聪明才智去追赶新加坡。
五、华人气质带来美好生活
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与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人口红利、工业基础和治理能力等综合因素有关,而华人气质在其中发挥关键因素。
综合人口规模、政治杰出、商业施展和文化接纳四个方面,可以把华人气质的强弱做如下排名:
第一档: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新加坡和泰国对华人最友好,华人地位较高,而且华人及混血华人占比非常高。华人对这两个国家的帮助是很大的。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泰国也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国家,旅游和文艺产业非常突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
越南的情况有点特殊。华人色彩虽然被淡化了,但是越南本身就是东南亚11国中最有中华文化气质的国家之一。历史上,越南长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可以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旁支,越南被称为“小中华”,就算在现在,中国文化在越南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华文化的热爱者覆盖各年龄层,所以越南是一个内化华人气质最明显的国家。
第二档: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
在柬埔寨和菲律宾,华人地位还不错,政商都出现过华人杰出人物。目前,两国实权领导人均以自己的华裔血统为傲。而且,随着中国影响力在当地的扩大,华人气质必然进一步凸显。
至于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比高达23%,在民主选举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选票力量。马来西亚华人是东南亚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华人社群,对祖籍国的亲近度高于新加坡。
第三档:老挝、印度尼西亚、文莱
老挝华人不多,但是在中老睦邻合作的大环境下,华人的地位及中华文化的存在感必然会上升。
印尼虽然是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由于长期实行的排华政策,以及民间对华人仍存在排斥情绪,要扭转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文莱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而且是一个马来人与伊斯兰结合体的过度,华人在政治上发展的空间较小。加上文莱产业比较单一,华人气质的展现是受到影响的。
第四档:缅甸、东帝汶
东帝汶之所以会排在第四档,主要是因为当地华人太少了,而且未来对华人流入的吸引力也比较有限。
缅甸敬陪末座,完全是自身原因造成的。缅甸是目前唯一一个仍对华人身份进行压制的国家,大量在缅甸的华人无法取得公民权。中央政府层面,则采取敌视方式对待华人政权。
对于流落海外的6000万华人,我们当然希望这些人身上的华人气质能够帮助所在国发展。希望在未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气质;有华人气质的地方,就有美好的生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