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尽龙族
同林 同小红
哈萨克斯坦、烏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五国,他们是不是信仰龙的民族?是否跟东亚龙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我们用古文献、古文物、古传说、古地名、古语音“五古”相结合之法,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龙族始祖考》、《南亚龙族始祖考》、《中亚龙族始祖考》,三十多万字,结论是龙族的确有始祖,叫伏羲女娲。其发祥地,广义说在中国山陕黄土高塬,狭义讲,在陕西韩城合阳一带。有许多令人惊奇的新发現,这个问题很复杂,要说清楚得从头慢慢讲。
首先,始祖必须是人,而不能是猿人,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有信仰,有系统语言,而猿人无。人的第一个信仰就是图腾,龙人最早的图腾是花草日月,因为部落很多,各有各的认识,又无法统一,图腾就多达数百,包括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水天象,后来逐渐升华抽象为龙,人们敬畏龙,信仰龙,错误地认为龙是祖先灵魂变的。最后龙成了一种概念、符号,像是龙族的族徽一样,成为文化的认同、血统的标志和团结的纽带。
相传伏羲降虎,女娲补天造人。出土的汉代伏羲女娲石刻象,他俩都是人头蛇身。美洲印弟安人本是龙族同胞,他们说他们的远古老祖宗是人头蛇身,叫羽蛇龙,也是太阳神,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见李玉君《印第安人》)这与东南亚及中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的传说相同了(见闻一多的《伏羲考》)。这种传说过去史学界基本公认,把这个时代称为渔猎时代或伏羲时代。
伏羲女娲故里在哪里?这是个万年谜,说法很多,从无定论。古文献说在华胥国(龟),但人们从未找到该国,考古界以地下挖掘为主,也没有挖到。如今,我们以龙学知识为基础,用“五古”结合之法,找到了答案。主要得益于以往人们不重视的古地名。我们认为远古生产力太过低下,地下埋藏不了多少东西,又没有保久条件,没有文字,单靠地下挖掘,破不了这个谜。如果想找到远古人的墓冢,那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当时埋人就不留墓冢,部落领袖也一样。但古地名承载了远古人的很多信息。因为人类一有语言,就迫不及待地先给自己及住地命名,绝不会提前或拖后的,以后改朝换代,变更的多是行政区划,至于山水及村庄小地名,变更既无需要又有特大困难,所以如今的山水村庄地名绝大多数都是远古人给起的。张村没有姓张的,王村没有姓王的,这种现象到处皆是,村民不知换了几茬,村名始终未变,故如今大地上的地名基本上还都是渔猎社会地名,故考古价值极大。
上世纪直到今天,学术界都有人说龙族起源于中亚。我们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我们贯彻发扬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考古方法有了创新和突破,因而有了很多新发现,新证据,新结论。现择其主要,分述于后。
发现一、在华惠国出土了“黄龙人”头骨化石。1975年在黄龙县发现远古“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和剑齿虎牙化石,科学家认为距今约一到五万余年。此化石是当前最接近人类的完整人头骨化石,非常珍贵,最有价值。同时又有韩城禹门洞穴文化,距今三万余年,出土有牛、犀牛、鹿和十多种植物化石。韩城现还有石器时代遗址20多处,附近的合阳有10多处,澄城有4处,黄龙也有两处。韩城出土的石器陶器有1200多件。我们认为这些文物是伏羲故里在此的重要支撑之一。
发现二、韩城有《龙斗虎》神话传说故事,《龙斗虎》反映了远古龙人战胜野兽的重大历史事实。韩城的豦水,“豦”义就是龙虎恶斗难分难解。韩城还有好几处龙咬虎浮雕,都记载着人战胜兽的重大历史事实。
发现三、在韩城发现了有关伏羲女娲的系列地名遗存
(一)、发现伏羲的生地:华惠国
古文献《太平御览》说华胥氏生伏羲。《列子·黄帝》说:“华胥国在兖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今查,兖州在山东,台州在浙江,又要离齐国很远很远,这分明是指大西北。但长江以北都没有叫华胥的地方,我们就从最早的图腾研究。图腾在华胥的名子上就应该全部显示出来。龙族最早的图腾是花草,古华花同字,胥义却是蟹酱,与图腾风马牛不相及,这不合常识,又有贬义,我们怀疑是否是个同音错别字,因为远古错别字很普遍,少数是无意的,多数则是有意而为之。且写此书时间与起华胥地名时间(即刚有语言时间)相隔数千上万年,难免出错。再查胥字的古音,结果查出《说文解字》说:“读与细同”。韩城方言把女婿念女Xi(西),京剧把申包胥念申包Xi,于是我们再查哪里有地名叫华×i,又要是花草的意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韩城南部发现有个村叫华薛,也叫清水,南邻的小村叫惠家坡。“薛”义为蒿草,“惠”与“蕙”同声韵,古音xi ,义为佩兰,合起来就是花草、兰草之 意,这读音与华胥完全一样,意思又与图腾花草相同,又与出土的汉代女娲石刻象,女娲手举兰花吻合。从这里的方位看,正与古文献说的相投,且距齐国很远很远。说明华胥确系华惠之误。
至此,迷已破解,但我们觉得证据还不很得力。远古人有个习惯,在给地方命名时,喜欢用自己的图腾字。于是我们就对长江以北,陕、甘、宁、内蒙、辽、吉、黑、晋、冀、鲁、豫、鄂、皖、苏十四省(区)及韩国日本的地名进行普查,筛查华惠最早图腾字及韩城标志性地名的十个字,即韩(韩原)、吕、(女娲)于(吕的同音字)华、花,薛、谢(薛的同音字)蒿、草、梁(韩原之山脉)等地名字作了详细认真地统计,从而得知图腾花草日月地名8856个(韩义和华义都是日月光明温暖,故统计了日月),韩原标志性地名4492个,迁徙等地名650多个,共计14000多个,而且在国、省、县分布非常普遍。而胥字地名仅有25个。这个铁的事实,不是传说,不是想象,不是分析、推理,而是客观现实的存在,是远古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这千万个铁证,否定了古今任何人物和文献的不同理解与解释。等于远古伏羲后裔直接作证:1、古文献说的华胥国除错了一个胥字外,其余都是对的。2、华惠国在古韩原今韩城为中心的五六个县域。3、龙族最早图腾是花草日月。4、龙族是有始祖的,以后发展到各地,都是事实。5、中华文明不是简单的几个文明板块的兼并融合,而是连续的迁徙发展,地域大了,文化就会各有变化,时间久了,就又互相融合。伏羲女娲的名字是远古人给起的,是渔猎时代的代表性人名,(还有燧人氏代表驾驭火时代,神龙氏代表农业时代等等)几千年各地盖了伏羲女娲庙宇成百上千,这是远古人的高超智慧,让我们便于祭拜,我们不能认为那是迷信而得出没有始祖的结论。宗教等有神论者说始祖是神创造的也好,无神论者说人是猿人进化而来的也罢,反正都是有始祖的。西方也一样,叫亚当夏娃。讲科学,只能怀疑伏羲女娲真人存在,不能怀疑他们所代表的始祖(某个群体)的存在,否则就是不科学。
我们同时弄清了华惠国的版图,包括韩城、合阳、澄城、白水、黄龙、宜川等县。管理机抅为官地制,分上官庄、官庄、(特殊情况下为代庄)下官庄、部落。
(二)、发现雷泽
古文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写道:“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mi)牺”(伏羲的又一个名子),这就是说在一个叫雷泽的水潭旁出现一串大脚印,华胥姑娘好奇地踏了踏,结果怀孕生了伏羲。按常识雷泽既是华胥受孕处,必在华胥附近。今发现之雷泽就在华薛村下之沟中,叫腊沟河水潭,腊沟河系芝水之一段。古“腊 、雷、拉、龙”同音或极近音,能通用。如陕南商县八龙庙、汉阴县八庙,下面小括号写有八腊庙,故八龙庙也叫八腊庙,越南有拉村,瑞士有拉龙,韩城人叫人:“你快来(la )”,被叫者答道:“来(lei)啦”。可见腊(拉)、龙、雷相通。又,此水潭旁有东、西两泽庄,上游还有个雷家塔村。故雷泽即雷(腊)沟河泽庄之水潭,简称雷泽。
(三)、发现伏羲女娲的最早住地:委(yi)羽山
华薛村后的大山古文献上叫委(yi)羽山,方言叫羽山或吕(yu)山。yiyu念快就是羽。《淮南子·坠形训》说:“北方曰积冰,曰委羽”,高诱注:“北方寒冰所积,因以为名,委羽山名,在北极之阴,不见日也”《坠形训》又说“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是“委羽山乃在北极阴黯之地”,而《墨子·尚贤》说“昔者伯鲧(gun),帝之元子,废帝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今查,雁门在白水县境内,委羽山正是今之羽山。司马迁在《史记·夏本记第二》中说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看来汉以前写羽山,今换写为巍山,系古今音之变化所致,但方言未变,合乎规律。
伏羲女娲生于华薛,住于村后之羽山是很自然的事。羽山顶部东有花马庄,西有吕村,应是伏羲女娲最早住地。古“花”与“华”同字,“马”是龙的别名,花马庄就是华薛龙人的村庄,这是伏羲当代的称呼。吕村就是女娲的住地,“吕”与“女”谐音,各地叫吕洼、于洼的村子不少,河北唐县有村叫(窈窕)淑吕。伏羲在龙界就是羽蛇龙,而此山的名字就是委(大蛇)羽(鸟类)山,是伏羲当代起的名字,真是天衣无缝,准确极了。(委为大蛇。见何新《龙?神话与真相》101页:“大蛇古名委蛇,委古音亦有二读:1读yi,2读e或wo”)各地有叫伏羲或女娲山者,都应是纪念性的,是后人给起的。
(四)、发现伏羲天梯地址遗存
《淮南子·坠形训》说伏羲有天梯可登天,“建木在都广”。建木说明梯子是木头做的,“都广”是祖宗庙宇旁边的空地。在羽山离顶端不远的地方有村叫梯腊川 。腊是一种提供祭祀材料的树木龙(湖北荆门市有腊树庙),故十二月叫腊月。梯腊川就是梯龙川,这既合古文献所说的材质,又符合所说的位置,接近山顶,庙前空地。
(五)、发现庆贺龙功大会遗址和天下第一龙门
伏羲龙又叫亢龙,亢是玄亢,鳖的又一个名字,(见《龙?神话与真相》276页)故羽山东南坡之水流自古就叫亢水。亢水流到山脚,穿过一村叫贺龙村,是远古先人在此庆贺伏羲龙功而得的名。在远古,人人可自称龙,打猎成功或农业丰收了,都归为龙的功劳,习惯于加以庆贺,谓之贺龙,故贺龙功实为贺人功。这本是平常事,但以此为村名传至今日,就是珍贵的龙文化遗产。 这个贺龙,既在羽山脚下,当然贺的是羽山伏羲龙。伏羲龙又叫龟蛇合体龙和羽亢龙。羽山半坡伏羲庙中之伏羲像就是足踏鳖臂缠蛇。这与《龙斗虎》神话传说相符合。为羽亢龙进入贺龙大会会场,人们专门搭建了龙门,叫其亢水龙门或贺龙龙门。这个龙门虽小却最古,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龙门。这个龙门也是司马迁“迁生龙门”之龙门,距他家祖坟仅两公里远近。司马迁蒙难,家乡后代改名换姓,弃村外逃,此龙门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两千年,侥幸的是北龙门还留下一个龙门寨,南龙门因有贺龙村名掩护,今尚存。
发现四、发现龙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诸多事实
龙人远古曾有大迁徙,大地上留下许许多多的地名证据。诸如行庄、龙行、寺行、龙停、行别营、新来、西来、华来、大迁民、移村、长征、远门、遥庄、定远、远庙、步达远、大东韩、大韩继、东伏、老家山(在山西沁水县和甘肃昌宕县)、老家水(在河南遂平县)、思家岭、东怀远、思根乡等等很多很多。
迁徙的起点,开头是华惠国,后来就是伏羲族的五个第二故里,即北二故里榆林清涧一带、西二故里甘肃天水一带、西南二故里四川巴山一带,南二故里关中富平一带、东二故里山东邹城泗水一带。五个第二故里都有大型或小型的地下远古文物出土。迁徙了多次。原因主要是水灾,其次是旱灾,而不是战争,因为迁前是民族花插居住,迁后又是花插,战争无法去打。大迁徙大融合使龙族空前大发展,直发展到世界各地。
迁徙的方向是四面八方。叫西华的地名在甘肃天水,东华在山东陵县和河北涞县,南华在江苏昆山,北华在黑龙江汤原。羽山亢水下游有姓亢人家300多户,发展方向也是东西南北,山西翼城有东亢凹,陕西定边有西亢山,泾阳有南亢营,山东济宁有北亢埠。
我们在第三次地名普查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男女争尊现象。人类自古就是女主内男主外,八卦里坤代表女,乾代表男。人类社会母系在前,父系在后。给地方命名时,母系喜用内字坤字,父系喜用外字乾字。我们根据这些字的多少,即可判断出该地建村的前后顺序,五个伏羲第二故里的北、西、西南、南、东顺序,就是按外、乾字村多少而定的,相当准确。南、东二故里建村时属母系向父系过渡时期,华惠和其他二故里都属母系社会。
关中建村时不属母系社会,因为它周围临潼、高陵、灞桥、长安一带有两个外字村和多个新华村。可能是那时平原多水灾,远古先人迁移不首选,游牧民族当然青睐陕北丘陵草原和四川巴山一带。
天水是第二故里原因,(1)天水的卦丹寺地名和大地湾出土的“天帝骑猪巡天”壶都证明天水建村时属图腾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花草日月,解决生命起源问题,第二阶段凶禽猛兽,解决生存競争问题,第三阶段北斗猪龙,解决部落发展问题)(2)天水地名有韩马、远门、生地、立远、安伏、安业,等,连起来就是韩原龙人出了远门,来到这个生地,站立住脚了,故叫立远,安居乐业了,故叫安伏和安业;(3)天水有地名西华和华歧,说明它是华惠在西面的一个分支;(4)天水距今有8000年历史,韩原有10000年以上。
发现五、中亚五国都是龙族
我们查阅了东盟十国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伊朗、沙特、也门、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阿富汗、叙利亚、苏丹等国的地图,发現诸国地名在用龙及其同义词方面与东亚、东北亚大同小异,主要多用龙、隆、蒙、门、腊、拉、兰、罗、苏、伊、特、勒、加、吉、基、萨等字。现又发现中亚五国地名也与东亚南亚地名在用龙义字方面大同小异,主要用下列十三个字。
1、伊字。伊是龙的原型蛇的古读音之一,异写很多,中国大陆多写为委、(yi)峪、(yl)益等,南亚多写为伊。中亚地名也用伊字,如连列克伊、伊黎河、伊塞克湖、奇伊利、杜克伊、烏伊尔、默伊诺克等。
2、特字。鼍(tuo)龙,即揚子鳄,它的别字可写作特,也可写作托。中亚特字地名很多,如阿特劳、阿尔卡特、莫因特、塔特、拜穆拉特、蒂尔特高原、萨亚特、拉赫梅特等。
3、托字。托是特的同音异写字,龙义。在中国大陆写法很多,如陕西韩城写驮窑、山西泽州写土垞、安徽岳西写头陀、台湾新竹写砣子、四川峨嵋山写龙沱,只要音对即可。中亚写托,如托克马克、阿克托别、巴扎尔托别等。
4、马字。鳄鱼是龙的主要原型之一,鳄有一别名水马,故马是龙的主要别名别字。中亚如卡拉马尔、萨马尔罕、马尔卡湖、马雷等。
5、斯字。斯是豕字的谐音字,豕在远古为猛兽的共名,后演变为猪的专用名。(见何新《龙?神话与真相》218页、22l页)。猛兽多为龙的原型,故斯字是龙的同义字,在南亚用得很多,中亚用得也不少。如努库斯、塔拉斯、托加纳斯、谢拉赫斯、马拉斯山、卡拉卡梅斯、阿拉尔斯、列宁斯克、莫斯科夫斯基、土厥斯坦、巴斯希等。
6、吉字。吉是鸡的谐音字,远古人信鸡为龙,鸡后归为凤类,有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鸡身人面铜像可证。中亚地名吉萨尔山、吉尔加塔尔、吉扎克、金吉尔德、吉利基坦、塔吉克斯坦等。
7、基字。基是吉的谐音字,都是龙义。如基克、新基马、凯尔基、伏尔加格勒茨基等。
8、别字。别是鳖的同音别字,龙义。大陆,特别是日本北海道用得最多。中亚如杜尚別、库尔干秋别、马拉秋别、别列克、别卡巴德、別斯托别等。
9、加字。鳖有別名叫甲鱼,是龙的重要原型之一。大陆多写为甲,日本多写为岬,南亚及中亚则写为加。中亚加字地名如加尔姆、加里宁、加兹利、博萨加、占加、穆尔加河、加加林等。
10、雷字。人最初把呼雷叫龙。中亚地名有雷字甚多,如穆克雷、努雷克、戈雷尔代、雷贾卡拉、卡巴克雷、雷卡梅什湖等。
11、勒字。勒古音lei,与雷字同声韵,故龙义。地名如昆格勒、勒库姆、克孜勒、克孜勒拉博特等。
12、拉字。古“拉、雷”相通,故是龙义字。中亚拉字地名很多。如卡拉库、卡拉库尔、卡拉科尔、舒拉、凯拉库姆、卡拉梅、卡拉卡拉、卡拉比尔高地、喀拉湖、卡拉库姆沙漠、萨拉子甘等等。卡是呼雷声,龙义。
13、兰字。伏羲生地华惠国(龟),名子上就明摆着族花名蕙兰,俗名佩兰,北中国14省区及日韩兰字地名就有582个。中亚地名也有不少,烏兰贝尔、(蒙古烏兰地名最多)萨马兰、(龙族发源地山高塬就有马兰地名)马尔基兰、卡普兰克尔、萨普兰克尔、(尔是代词,这、此之意)布兰、阿克斯佩等。人们贺龙,也贺兰,(有贺兰山地名可证),兰代表了龙。
以上龙义字地名证明中亚是龙族无疑,还有一些地名证明他们是外来的民族。中亚地名有烏尔达、高尔达克、普拉夫达、锡尔达尔、达绍古兹、达尔瓦扎、巴甫洛达尔、卡拉干达、众多的达字,表示了从外地到达这里。从哪里来?地名也有说词。彼得罗巴、巴尔喀什、巴斯希、巴尔沙塔斯、巴雷克希、巴扎尔托别、舒巴尔希、热特巴伊、卡拉巴乌、卡拉奥巴、茹万巴雷克、巴特肯、莱巴鲁、萨巴赫、塔赫塔巴扎尔,特别是恩巴,这些都说明是从巴地迁来的。是哪个巴地?中亚与蒙古相邻,蒙古就有乔巴山地名。蒙古有很多巴彦地名,中亚也有巴彦阿马尔。内蒙有地名哈达门,(门是龙的古音蒙的方言同音词),说他们是哈族到达的龙人。蒙古地名宗哈拉,说祖宗是哈龙,中亚地名也有好多哈字,如土库曼的巴哈尔登、塔什哈巴德。哈萨克的国名就有哈字。哈是什么意思?哈是汉字的另一个读音。怎样证明汉字有两个读音,哈就是汉呢?大家看:“十里乡音不同”,韩城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汉岭,一个是堡那哈、丁那哈。这是证明之一。台湾台东市有个马那汉,这与堡那哈、丁那哈形式一模一样,但最后一个字韩城写哈,台湾写汉。“那”义是多。这就是证明之二。汉的本义是好汉,延安有汉庄,河南鄢陵县有好汉庄;延安有汉坡,河南禹州市好汉坡。南美祕鲁有豪哈,中亚土库曼有豪兹汉。两地的豪字是好字的音译,兹义这、此。汉又是两个读音。这就是证明之三。再看韩城的堡那哈与德国的汉堡,哈堡就是汉堡,汉又是两个读音。这就是证明之四。现在我们明白了,远古汉族也可叫哈族,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中亚先人说他们来自蒙古,蒙古先人说他们祖宗是汉族龙,那中亚龙人也当然与汉族是同一始祖了。
结语
没有想到中亚五国也全是龙族同胞,我们的龙族大家庭可真大,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都是龙族家园。我们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多个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竟然都是龙族创建的。儒学、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也都是龙人发明的,龙人应该自豪,同时应该发扬光荣传统,顾全大局,管控分歧,加强团结,同富共荣,坚决不让“以龙制龙”的阴谋继续得逞。
2022年5月1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