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部客观环境变化和主观主动寻求突破,近期在做职业切换。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沟通的范围没有局限在之前的经历,比如新能源车蔚来,外企的ebay,也有金融板块的基金和银行公司。有了这些交流,加上过去6年+的经历,让我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和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
1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出路
提及互联网产品经理,我们首先想到的来自是BAT(腾讯,阿里与百度)公司的产品,或者是TMD(头条,美团与京东)等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再或者是拼多多,携程,网易等。他们大多来自优秀的大学,在校招进入以上企业从事产品工作,工作三五年后部分成为公司的新生代中层,或去行业内其他互联网公司。
然而时间来到2022年,互联网行业不再是香饽饽,在行业发展来到天花板后,加上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企业的市值大多腰斩,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迎来收缩,所以对产品经理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他们的出路将在哪里呢?

(1)制造业
在2022年前,我完全没想到制造业公司也会招产品经理,并在有一定接触后发现需求量居然很大。通过和用人单位沟通,发现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方面是内部系统的效率较低,各个模块相对较独立,需要产品经理从流程和体验上对系统进行打通和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商品过剩,制造业不仅仅是把产品生产出来,需要更多考虑不同用户的特征,从用户角度反思和优化产品,比如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产品方法同样适用。
(2)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过去,传统行业员工和客户的交流,活动等都在线下,效果也是一次性评估,这些重要的数据都没有存储和进行二次分析,然而这块的价值不言而喻。比如可以将用户积累的数据做个性化、定制化营销和改善用户体验,还可以帮助企业积累经验和复制推广等,比如互联网企业常用的AB测试方法,每一次测试要么积累成功的经验,然后复制到其他业务,要么收获失败的教训,从而避免自己后续再犯或避免其他部门再走弯路等。
如今,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开始重视和建设数字化,运用技术手段帮助线下展业和将数据、方法进行沉淀。这也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未来的重要选项吧,一方面可以避免互联网企业的卷,还可以将自己在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非互联网化的业务,更大的发挥产品经理的价值。
2 怎么样才算优秀的产品经理
在哈啰顺风车工作期间,从我面试到离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同理心”,即站在用户的角度,想用户之所想,解用户之所急。不管是自己去体验顺风车,还是听客服录音,又或者是直接和用户打电话,优秀的产品经理首先的是自己产品的用户,深刻理解用户,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和诉求。
随着,我继续工作了几年,另外一个词越来越占据我心目中描述优秀产品经理,它就是“影响力”。由于产品经理并不会直接管理设计、开发、测试、运营等,他们有各自的老板。产品经理的工作是极度依赖他们,一起完成产品的迭代,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影响力”,让他们相信且见证为用户,为公司持续带来价值。
如何提升影响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持续带来产品上的成功,让协作团队认识到和你的合作可以持续为用户和公司带去价值,通过成功的产品去激发协作团队的热情和潜能。所以,工作多年后,我认为一个优秀产品经理应该是可以持续正向影响周边协作团队,激发大家一起实现产品目标的人。
涉及具体实操,比如通过OKR提前向团队描绘未来的产品蓝图及达成的路径,又如在每次产品需求宣讲中,清晰的向团队介绍当前业务或用户遇到什么问题,并通过(用户访谈、数据分析、客服反馈等)定位出影响问题的因素和权重,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衡量产品成功的标准,从而让每一次的需求都是必要且应及时解决得到全团队的了解和认可。

3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
先分享好友卢璞(一位优秀产品经理)的一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产品经理,即天赋一般(不是杰出的天才),项目经历一般(没有独到眼光选择潜力无限的行业或极佳运气跟对一个好的老板),我们能比拼的只有资历和经验,所以行业和职业的连续性就尤为重要。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携程时,有一位高我们一届的mt,在合适的时机加入携程火车票,从0到千万订单,两年时间从mt到产品总监,连跳3级。虽然不乏他自己的努力,然而更多还是赶上一个巨大的风口。
回到大多数普通人视角,从一个普通产品经理到团队长,再到产品总监,最后产品VP或某个业务负责人,大概率的实现方式是在某个公司赶上业务扩展,腾出位置,或者是同行业积累较多,去到另一家公司通过面试晋升。比如我自己身边的一个案例,当时我们两人差不多同时间从携程出去,他去了平安银行,我去了中信旗下的麻袋(P2P),随后的4年中,我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离开麻袋去了哈啰,再加上一个机会再次回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而他则一直在平安银行,并晋升到了团队长。
因此,如果我们承认自己属于普通人,那么想取得一个较满意的职业发展,就踏实的去积累,一点点积累,最好是同一家公司,其次是同一个行业。所谓慢即是快,某些看似捷径,实则弯路,运气好点是晚于他人到达,悲剧点则是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以上思考,谨以自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