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怎么给差评但是那个商品被我给删了,拼多多怎么给差评但是那个商品被我给删了怎么办?

拼多多怎么给差评但是那个商品被我给删了,拼多多怎么给差评但是那个商品被我给删了怎么办?

多多,又上热搜了。#拼多多砍价到小数点后6位依旧失败#

从微博到抖音,拼多多回应六万人没砍中手机的消息占了榜首。

一位游戏博主直播通过拼多多砍手机,围观人达到了六万,参与者也有大几千,然而结果是在两个小时的“拼杀”之后,他还是失败了。

对此,拼多多发声明说,消息不实,博主已经成功了,手机正在路上。

的确,在他退出软件后两个小时,拼多多系统通知他砍价成功了,并且给了他一张一分钱购手机的券。

对此,大家根本不买账。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地就会收到朋友或者同事发来“砍一刀”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操作,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

最早时候,拼多多正是借着这种营销策略,在微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扶持,在淘宝和京东两大电商阵营茁壮成长为国内电商购物平台的前列。

然而,也是这种策略,为拼多多埋下了“恶”的根源。

拼多多从营销开始,就抓住了人性深处贪图便宜或者小利的特点,然后借助社交工具,把消费者的人脉资源发挥到最大化,通过裂变实现了自己广告的效果。

但是,这种玩小数点的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套路。拼多多的产品营销或许觉得“自古套路得人心”,其实他们正在失去人心。

在拼多多官方微博任何一条内容的评论里,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这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数遍国内大厂也找不出第二家。

这次,拼多多又翻车了。

很多人说,这是公关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其实,这根本不只是公关的事情,而是拼多多这个企业价值观的问题。

这绝对不是一个浅显的公关危机,而是一个企业的基因问题。

拼多多,从“根”上就坏了。它的任何一次营销,都是抓着人的劣势为出发点的。这种把一个人“贪图便宜”的心理摁在地上摩擦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坏。他们把套路这种玩意运用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上,这是在消耗一个企业的公信力。

像拼多多这种把人性的劣势作为自己营销的支点,这不仅仅是坏,而且是坏透了。作为这一类行为的始作俑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把消费者当傻子的企业,能走多远?这其实不是一个问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1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