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草木葱茏的清华东路35号,优美的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映入眼帘,校内绿化覆盖率高达44.65%,成千上万株植物静静伫立其间。你是否好奇校园中有多少种植物、叫什么名字?校内最常见和最稀有的植物分别是什么?近日,北林团队设计开发的“北林植物导览”小程序正式上线,为你一一解答这些疑惑。


该项目历时两年有余,由北林综合保障部、艺术设计学院韩静华教授团队、园林学院蔡明副教授共同设计开发,对主校区乔木进行了多次详细调查,共计29科53属115种3322棵,并建立了详细的图形化档案和数据库。小程序突出专业性、群众性、融合性和时代性,以植物为载体普及植物知识,反映学校风貌,传播校园文化,方便广大师生随时随地学习。


小程序共分为林图、植谱、植识三大模块。
- 林图:展示北林校园25个分区,可以查询各分区植物种类、分布和数量,点击植物名称,可以了解植物科普知识及校园分布情况。
- 植谱:根据植物开花时间,可以查找植物信息。
- 植识:对植物学常用形态术语进行图解,方便大众学习。
小程序中收录有设计团队十年间拍摄的大量校园植物照片,注重表现植物的不同特征,也将北林四时风光收于眼底。春有山桃、玉兰、紫叶李;夏有馒头柳、国槐、蝴蝶槐;秋有银杏、美桐、杂交鹅掌楸;冬季还有白雪皑皑的雪松……


其实,“北林植物导览”小程序并不是北林人在植物科普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早在2013年,由艺术设计学院韩静华教授带领的“绿像素”设计工作室完成的“植视界——基于二维码的植物科普项目”就开始在学校试运行,至今经过多次完善更迭,它目前已成为成熟的应用项目,三次落地人民日报社,还应用在中央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亚运村小微湿地等。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栏目等多家媒体报道。

“植视界——基于二维码的植物科普项目”

2018年,《人民日报》12版头条报道北林“绿像素”设计工作室事迹
“科普与科研并不矛盾。我们在以做科研的精神做科普,科普项目的实现过程、方法和结果,我们也将其系统归纳整理。做好一个科普项目需要多学科的交叉配合。”韩静华教授表示。植物与人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北京林业大学将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创新绿色文化,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头条号!
素材来源:绿色新闻网、北京林业大学官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1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