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电梯门缓缓地打开,孙胜荣看到了那个他日思夜想的面庞,他激动地跑到这个男人的面前,紧紧的抱住他说:
“你知道吗?我找你真的找的好苦呀,张大哥,如果当初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呀。”
原来此人就是在二十五年前用一千元资助了孙胜荣的张爱民,当时他们两人只是萍水相逢,有过几面之缘而已,但是张爱民却愿意无偿的投资一千元给孙胜荣开店,孙胜荣也因此而感激不尽。

图1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让他们失去了联系。在不见面的这些年里,孙胜荣不忘张爱民曾对他的帮助,曾多次回到徐州寻找张爱民大哥。
在经过三次不间断地寻找之后,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孙胜荣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张爱民大哥。
中国有句古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那么孙胜荣面对张爱民大哥对自己过往的种种帮助以及1000元的资助,他是如何去报答的呢 ?
在寻找张爱民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为何张爱民愿意对只见了几面的孙胜荣,如此信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胜荣和张爱民的深厚友谊。
寻人过程,艰难曲折
那是在2008年,孙胜荣回到了自己曾经打拼,并且拥有美好回忆的地方徐州。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四处张望着,仿佛是在找什么东西。

图2
原来,他是在找那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爱民大哥。
当时,他不仅仅去了张爱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而且也去了他朋友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进行寻找,想要从张大哥朋友的口中,找到他的踪迹,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
因为时隔20多年,徐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居民楼都已经被拆迁,很多工厂也已经倒闭,以前的坑坑洼洼的马路早已经变了平坦宽阔的康庄大道。
孙胜荣说,当时他去张大哥曾经工作的工厂时,早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建筑物。
由于孙胜荣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了徐州,所以寻找张爱民大哥的时间只有一天,因此,孙胜荣只好带着遗憾回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2010年的时候,孙胜荣再次回到了徐州。
这次,孙胜荣将找张大哥的时间延长到了两天,将寻找的范围也放大了很多。但是,这次的寻找结果和第一次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依旧没有找到张大哥。

图3
直到后来,在2012年的时候,他有一位朋友是义乌人,来到了西班牙考察工作。
于是,在孙胜荣与他交谈时,聊起了这件事情,这时他的这位义乌朋友非常支持他,希望他不要放弃寻找的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于是,孙胜荣等人再次踏上了去往徐州的路程,这一次,他打算去张爱民曾经住过的老宅里寻找一些常年住在这里的老人,进行询问。说不定,就会有一些张大哥的消息。
于是,孙胜荣挨家挨户地询问,只有常年在这里居住的老人,他就会多聊一会。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在楼底下散步的老婆婆,经过询问,老婆婆说:“有啊,这栋楼的七楼就住着一个叫做张爱民的男人,你们可以去看看呀。”
听到老婆婆的这句话后,孙胜荣的内心非常开心也非常的激动,好像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他飞奔到七楼,看着那扇门,孙胜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敲了几下。
可是打开门后的场景,让他非常失望,因为那是一个大约已经到七十岁的老人,而孙胜荣要寻找的张大哥也就比自己大了几岁,现在算来也就五十岁。
孙胜荣曾说:“当时,看到那种场景后,他的整个心都凉了,也许没有人比我那个时候更失落的了。”但是他又心想既然已经来了,就一定要找到张大哥,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
警察相助,激动相认,泪流满面
于是,他打算寻求警察的帮助,他找到了云龙湖派出所,在这里他遇到了这个派出所的所长,为了让所长相信自己,帮助自己,他就将自己和张爱民之间的二感人故事告诉了所长。

图4
听到这个故事后,他非常的感动,决定帮助孙胜荣找到他口中的这位恩人。
经过调查,发现整个徐州,名字叫做张爱民的共有147个,这时,他们的调查任务又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们要在这147个人中层层筛选,找出孙胜荣口中的张爱民。
这时,一通报警电话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这个报警的人也叫做张爱民。
这时警察抱着尝试的心态,调查出了这个人的报警电话,并打通了它。没过一会,电话就接通了,警察问张爱民:“你在国外西班牙有交好的朋友吗?”
这让电话一头的张爱民非常懵,他说:“这还真没有。”
警察接着问道:“在几十年前,你有没有帮助过什么人呀?”这时,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他说:“有,是阿云呀。”
听到这句话后,警方询问了他的住处,并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之后,两人就在酒店里相见了,持续了25年之久的牵挂与思念终于有了着落。
当时,孙胜荣听到已经找到张爱民的这个消息后,他连衣服和头发都来不及收拾,孙胜荣在见到张爱民后紧紧地抱在一起,直呼自己找的好苦呀。张爱民也一直都在轻轻地拍着对方的后背,轻声的安慰。

图5
年少闯荡社会,得贵人相助
其实,他们二人的关系还要从1986年说起,当时仅有14岁的孙胜荣只身一人来到了徐州打拼。初来乍到的他,成为了一家理发店中的洗头小哥。
也就是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比自己长几岁的大哥哥,那就是张爱民。由于张爱民总是去这家店修剪头发,你来我往,慢慢的两个人变得越来越熟络,他们也会聊一些生活中的烦心事。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张爱民和以往一样来到了这家剪头发。在洗头时,他发现孙胜荣的手上因为长期给别人洗头,有很多冻疮,于是在走出理发店后,他特地去附近的药店给他买了一个治疗冻疮的药。
后来,由于这家店的老板因为家中有事,关闭了这家理发店,这也让孙胜荣失去了工作这时的他,觉得自己在徐州已经混不下去了,就去了温州打工。

图6
不得不说,缘分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张爱民由于工作的原因也去了温州出差,在这里,他们又相遇了。
当时,他看到了落魄的孙胜荣,于是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声:“阿云。”
因为,当时在理发店理头发的时候,一直都是这么称呼孙胜荣的,而且张爱民也并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
张爱民诧异地问道:“你怎么在这里转悠,以前的理发店你不干了吗?”
孙胜荣于是向张爱民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后,张爱民说:“既然你自己有手艺,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理发店呢?”
听到这话后,孙胜荣挠了挠头,笑着说:“开店需要资金,我没有钱呀。”
于是张爱民说:“一共需要多少钱呀?”
孙胜荣想了想说:“大概需要一千多吧。”
在当时那个时代,一千元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甚至可以说一千元可能就是张爱民一年的工资。

图7
听到孙胜荣的回答后,张爱民思考了一会儿说:“跟我去徐州吧,我帮你开店。”
据孙胜荣回忆,他当时也不知为何就对这个见过几面的人如此的信任,竟然真的跟着他来到了徐州。到了徐州后,张爱民就立刻去银行拿出了一千块钱的存款。
其实,当时张爱民的生活也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是他却选择帮助了孙胜荣。他不仅仅资助了1000元还帮他张罗开店,买家具,打扫卫生。
即使身边有的朋友劝张爱民不要这样做,但是张爱民却说:“小伙子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在理发店开张后,孙胜荣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工作,等到挣钱后去报答张大哥。
因当兵离开,打拼多年,成为富商
直到1991年的时候,家里人叫孙胜荣回来参加征兵的体检,去当兵。
于是,他对张大哥说:“我这几天可能要回家参加一场征兵的体检,我个子太矮了,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并且他还向孙胜荣承诺等攒够了钱,就一定会归还那1000元。可是,张爱民却说:“不用还了,那是我资助给你的。”

图8
本以为不会被部队选中的孙胜荣竟然被选中了,那时候车马邮件都很慢,孙胜荣还没来得及告诉张大哥,他就已经踏上了当兵的这条旅程。
其实,在当兵期间,孙胜荣曾给张爱民大哥尝试着写过一份信,但是这份信却石沉大海,没有了音信。
在部队里待了五年后,孙胜荣选择了退伍,投奔了远在西班牙的表姐。在这里,他凭借着自身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头脑,成为了成功人士。
在他打拼的这些年里,他始终都没有忘记那个曾经在他窘迫之时,帮助过他的张爱民大哥,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2012年找到了自己的恩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找到自己的恩人张爱民后,两人促膝长谈,诉说着这些年来的经历和生活。原来孙胜荣离开后,张爱民大哥见他迟迟不来,就将店铺退还给了房东,并且也帮助孙胜荣处理了这些旧家具。
听到张大哥的这些话后,孙胜荣泪流满面,因为自己辜负了张大哥的期望而愧疚。

图9
在这些年里,张爱民大哥从原来的工厂辞职,自己开着一家古玩店铺,家中有房也有车,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但是,孙胜荣发现,虽然张爱民大哥有房子也有车子,但是这些东西都比较老旧。
他住在一个比较有年头的老式小区里,这个小区的房子还是张大哥以前单位分的房子。
张大哥开的车也是一个手动挡,汽车零件都比较老化的车,开起来还会发出一些比较大的声响。
于是,孙胜荣决定报答张爱民大哥的滴水之恩,他在市区为张爱民大哥买了两套房子,还给他买了一辆车。但是对于孙胜荣所做的这一切,张爱民都选择了拒绝。
张爱民对孙胜荣说:“老物件好呀,我就喜欢怀旧,不要乱花钱了,自己留着。”
看到这一情况后,孙胜荣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张爱民大哥不得不接受他的回报。
这个办法就是孙胜荣自己投资了1000万,在徐州地区为张爱民大哥开了一个酒庄,让张爱民全权负责完成。

图10
一开始,张大哥还是不愿意,在经过孙胜荣不断地劝说下,张大哥终于同意了。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儿女接回国内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当面告诉了他的儿女们,这是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恩人,希望他们向爱民大哥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2019年的时候,张爱民被评选为江苏省的好人。并且他在颁奖台上说:“这个酒庄虽然在我的名下,但我还是会还回去的,我只是帮他管理着。”
后来,酒庄的生意非常的好,张爱民和孙胜荣也资助了一位在酒庄工作的小伙子,他们想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不得不说,张爱民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帮助,给了孙胜荣拼搏奋斗的勇气和决心,在后来的很多日子里,那段张爱民帮助自己的时光成为了最温暖孙胜荣的时光,也成就了孙胜荣的现在。

图11
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帮助别人时,不论是大忙还是小忙,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满足与快乐。
其实,爱和善良是可以传递的,当我们用自己的善良和热心帮助过别人后,受到帮助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去帮助那些有苦难的人。
因此,我们要向张爱民的不求回报的精神和孙胜荣知恩图报的品质学习,要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有需要的人,不求回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softer.com/13182.html